暴力回血,香港科技板块已大幅上涨70%-热推荐
2022年终于熬过去了,A股在经历多轮暴击之后,从2022年11月1日开启了新一轮的反击,截至1月13日上证指数已经上涨10.4%。
本轮反击有点不同,代表大盘的 大消费、房地产、大金融 板块取代前两年的中小盘赛道,引领这波上涨,特别是 食品饮料(申万) 板块已经大幅上涨38%。
(资料图)
但是这波行情表现最出色的并不是食品饮料板块,也不是房地产或者大金融板块。在A股发起反击的同时, 港股 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暴力反弹,其中 恒生指数 已经从最低的14687点大幅上涨到21738点,上涨幅度达到48%,涨幅远超上证指数及A股市场各大宽基指数。
在多重因素打压之下,恒生指数从2021年2月份最高的31183点一路下跌到2022年10月31日的14687点,跌幅相当惊人。
这期间港股相关的主题基金也都是惨不忍睹,特别是港股科技主题的被动型基金,包括 恒生科技指数(HSTECH.HI)、港股科技指数(931574.CSI) 和 恒生互联网科技业(HSIII.HI) 等指数,均录得70%左右的跌幅。
从11月1日开始,两地市场同步开启反弹模式,相对比A股, 港股这波反弹显得更加坚决,上涨幅度也更大。
其中跟踪 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人民币指数、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人民币指数、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、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、恒生科技指数、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人民币指数 等相关基金均录得50%以上的涨幅,特别是 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 涨幅已经超过70%。
01
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人民币指数
简称:中国互联网50
代码:H30533.CSI
简介: 该指数从香港及其他海外交易所选取50只中国互联网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, 反映境外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整体表现 ,现有成分股33只。
主要跟踪产品:中概互联网ETF(513050.SH) ,规模(合并)413亿元
市场表现: 指数基日(2007年6月29日)以来录得633%的涨幅,年化收益率达到13.1%。但该指数最近几年表现不佳,近三年合计跌去27%,远不如沪深300指数的-3.1%。近期复苏迹象明显,从2022年11月1日以来, 累计已经上涨63.5% ,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的16.1%。
十大重仓股: 前四大重仓股为 腾讯控股、阿里巴巴-SW、美团-W、京东集团-SW 等。其中腾讯控股、阿里巴巴-SW权重均超过20%,特别是腾讯控股占比达到28.1%,前四大重仓股合计权重超过70%,可以简单地把它看成一只 腾讯-阿里指数 。
腾讯控股 近期已经从最低的190港元,大幅上涨到2023年1月13日收盘的371.4港元, 股价已经接近翻番 。 阿里巴巴-SW 也从最低的61.5港元,上涨到112.7港元, 涨幅超过80% 。
特征:大市值、权重集中
除了前四大权重股已经占到指数权重的70%,如果再加上拼多多、百度集团-SW,这六大权重股,则占到指数权重的80%,基本上决定了这只指数的走势。
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千亿市值,其中腾讯控股总市值达到(人民币)3.1万亿元,阿里巴巴-SW为(人民币)2万亿元,基本上反映了国内最主要的互联网企业的状况。
02
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人民币指数
简称:中国互联网30
代码:930604.CSI
简介: 该指数从香港及其他海外交易所选取30只中国互联网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,以反映境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,现有成分股30只。从定义上来看,和中国互联网50指数极为相似。
主要跟踪产品:中概互联ETF(159605.SH) ,规模(合并)63亿元; 中概互联网ETF(159607.SH) ,规模(合并)17.6亿元
市场表现: 指数基日(2007年6月29日)以来录得723%的涨幅,年化收益率13.9%,近三年合计跌去18.5%,表现稍强于中国互联网50指数。近期强势复苏,从2022年11月1日以来, 累计已经上涨60% 。
十大重仓股: 前几大重仓股依次为 腾讯控股、美团-W、阿里巴巴-SW、京东集团-SW、拼多多、百度集团-SW、拼多多、网易-S、小米集团-W 等。其中腾讯控股为第一大权重股,占比16.2%;美团-W占比15.2%。
美团-W 股价在10月底最低收于121港元,元旦后一度收高至191港元,最近一周股价开始有所回落。
特征:大市值、权重较为集中
前十大权重股与中国互联网50指数完全一致,但各只股票所占权重有所不同,单只成分股权重最高仅16.2%,这十只股票占指数权重比约为80%, 相比中国互联网50指数有所分散,但仍然极为集中。
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千亿市值,其中腾讯控股总市值达到(人民币)3.1万亿元,阿里巴巴-SW为(人民币)2万亿元, 基本上反映了国内最主要的互联网企业的状况。
03
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
简称:恒生互联网科技业
代码:HSIII.HI
简介: 该指数反映 恒生综合指数里主要经营资讯科技业务成份股公司 的表现,现有成分股30只。
与上面介绍的两只指数有所不同, 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仅投资于在港股市场上市的科技企业。 这两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原来在美股上市的科技企业相继回到港股市场或者将港股市场做为 “双重主要上市地” 。在制约港股的各个因素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后,港股市场的机会更加值得期待。
主要跟踪产品:恒生互联网ETF(513330.SH) ,规模(合并)267亿元
市场表现: 指数基日(2010年3月5日)以来录得-5.3%的跌幅。
近三年合计跌去18%,近期同样明显上涨,从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3日,不足3个月的时间, 累计已经上涨71.1% ,表现非常突出。
十大重仓股: 前十大重仓股和中国互联网50/30指数有明显区别。第一大权重股 阿里巴巴-SW 占比为13.2%,接下来为 快手-W、腾讯控股、京东集团-SW、美团-W 占比均超过10%。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合计达到87%。
其中第八大重仓股 哔哩哔哩-W 已经从近期最低的66港元,大幅上涨到2023年1月12日收盘的213.4港元, 涨幅巨大 。
特征:权重集中,兼顾成长
与前面提到的指数不同,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千亿市值的成分股仅7只,从第8大权重开始都是中小市值股票,市值百亿以下的成分股更是达到8只。
以科技龙头股为主,兼顾成长,在反映国内最主要的互联网企业状况的同时,也关注新型成长企业的发展状况。
04
恒生科技指数
简称:恒生科技
代码:HSTECH.HI
简介: 该指数追踪经筛选后最大30间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。简单地理解就是 由在港股市场上市的30家市值最大的科技龙头股票组成,聚焦于科技。
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增长,全球竞争都集中在对科技“制高点”的竞争上。为了打赢科技战争,摆脱“卡脖子”,不断补齐短板,赶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,将是这个十年我们一直在做的事。
主要跟踪产品:恒生科技指数ETF(513180.SH)及其联接基金(013402/ 013403) ,规模(合并)181亿元。
恒生科技指数也是本篇文章介绍这几只指数中, 最备受关注 的一只,A股市场中相关跟踪ETF及(联接)基金有多达30只。
市场表现: 指数基日(2014年12月31日)以来录得52%的涨幅,年化收益率为5.4%。
近三年合计跌去12.2%,近期同样明显上涨,从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3日,不足3个月的时间,累计已经上涨59.7%,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的14.5%。
十大重仓股: 第一大权重股仍然是 阿里巴巴-SW ,但占比仅为9.3%,权重比例都不超过10%,风险相对分散,避免阿里、腾讯涨则必涨,跌则必跌的局面。
其它重仓股包括 快手-W、腾讯控股、小米集团-W、京东集团-SW、美团-W、网易-S、百度集团-SW、京东健康、海尔智家 等。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大重仓股海尔智家,仍然有超过4%的权重,权重占比超1%的成分股总共有24只,这也明显区别于前面提到的几只指数。
成分股中,从11月1日以来,哔哩哔哩-W已经翻两番,万国数据-SW、快手-W、阿里健康、明源云均已经翻倍。
特征:聚集科技,龙头与成长并进
恒生科技指数包括16只总市值超过千亿元,还有14只市值100~899亿元的成分股,前十大重仓股权重总和接近65%。
科技龙头与成长并进,既有大型科技企业稳定的利润,也有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红利。
另外还有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 ,主要跟踪产品: 香港科技ETF(159747.SZ) 也在近期表现非常出色。(相关阅读:抄底汹涌,QDII额度告急?一键打包港股科技还有这个选择)
进入击球区的港股市场,你准备好了吗?
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
财商侠客行 仗剑走江湖,飒沓如流星255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