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大胆的想法,引羌塘高原的不冻泉水灌溉塔克拉玛干沙漠|世界简讯
上个月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《 》,引起许多朋友的兴趣,纷纷给我们留言讨论。
综合朋友们的发言,我们发现此方案存在两个方面的难点:一是调水地区为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,处于印巴领土争议地区;二是建设梯级电站要翻越平均海拔5000米的喀喇昆仑山脉,难度以及投资巨大。
于是,我们围绕从哪里调水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再次进行研究,这一次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的是,找到了一个较好的调水方案而且建设难度小,下面就公布出来与朋友们一起讨论。
(相关资料图)
我们知道,长度达2500公里的昆仑山横贯 新疆与西藏之间,并伸延至 青海 境内。北面是亚洲最干旱的大陆中心, 塔克拉玛干沙漠 和柴达木盆地;南面是青藏高原的羌塘无人区,也称为羌塘高原。 北面的水流量主要是靠冰川融水,仅有叶尔羌河、和田河等几条河流,南面从东到西,共有9条河流,全部为内流河。
羌塘高原周边高大的山峰分布着约3566平方公里的冰川,这些冰川虽然面积不大,但价值很高,是高原淡水的主要补给来源。羌塘高原水资源比昆仑山脉北面的沙漠丰富,分为三类:湖泊。河流和地下水,其中湖泊水资源最为丰富。
羌塘高原的湖泊面积超过25000平方公里,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25%。这里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。据统计,羌塘高原有近500个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,和300多个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的湖泊。
此外,地下水在 羌塘 高原水资源总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。青藏高原的地下水在补给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、冰雪融水的补给,沿岩溶孔洞、构造裂隙、松散孔隙等渗流通道流动,最终在高原山谷或邻近盆地以泉水的形式存在,由于 羌塘 高原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,这些泉水大部分为常年不冻泉。
羌塘高原为中国最大的无人区,在59.7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没有工业和农业,只有少量的牧业,大量的水资源被白白的蒸发了,非常可惜。
那么,我们怎么利用好羌塘高原的水资源呢?首先,河流的水量并不大,大部分流入高原上的湖泊以及地面之下,如果拦截径流势必减少湖水量,从而会人为地加速湖泊的消亡。羌塘高原的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,无法饮用和灌溉。
看来能够利用的只有高原上几十万个不冻泉了,这些泉水在气温低于零度以下时,由于地温较高,泉水在地下仍然保持液态流动。当它流出地表时,由于强烈降温结成冰块 ,并且堆积在泉眼附近,这种冰体最大可以达到几十万立方米,如同一个固态水库,把整个冬季的水流蓄积起来。
下面就来谈谈怎样把不冻泉水引入塔克拉玛干沙漠。昆仑山脉虽然有2500公里长度,但只有130公里至200公里的宽度,也就是说上面说的羌塘高原到沙漠的距离最长也只有200公里。
我们这个引水方案简单的说就是把羌塘高原不冻泉水,通过和田河引入塔里木河,以达到灌溉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目的。
和田河位于昆仑山北坡,全长806公里,是塔里木河四大支流之一。自南向北流入塔里木盆地,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,汇入塔里木河。和田河有两个源头,西源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,东源玉龙喀什河发源於昆仑山。
由于 和田河 大部分水源只能靠 喀喇昆仑山和 昆仑山的冰川融水,经常在沙漠里就消失了,无法到达塔里木河,近年来,新疆水利部门在 和田河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坝拦截夏天的冰川雪水,仍无法满足下游的水量。
我们把羌塘高原不冻泉水引入 和田河上游基本上可以解决水量缺乏,无法流入塔里木河的难题了。要知道 羌塘高原不冻泉在地下大部分是相通的,从昆仑山脉中段靠近 和田河的南面,用盾构机开凿出一条长度不到200公里的隧道直通和田河上游,这个引水工程不就完成了。
盾构机开凿隧道是中国人的强项啊,中国最长的地铁线路 上海地铁11号线,全长82.4公里。羌塘高原 引水工程也就是两条地铁的长度而已。
有人会说,昆仑山海拔太高了,进行施工难度很大。我们就来看看川藏铁路雅林段海拔也很高,全长约1000公里,隧道长度就高达851公里,号称“川藏地铁”,目前中国的基建队伍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作业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