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正文

《暗淡蓝点》读书精华笔记

2023-01-19 01:51:48 来源:哔哩哔哩

《暗淡蓝点》是一本关于宇宙思想史的书,讲述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变化。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大师卡尔·萨根。在《暗淡蓝点》一书中,萨根既为我们梳理了人类宇宙观改变的过程,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宇宙探索存在的问题。

一、人类的宇宙观的转变历程:

1.地球和人类是宇宙中心的形成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古代,人类是通过肉眼观测来认识宇宙的。当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,自然而然地就认为地区是宇宙的中心。古代哲学家、科学家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。随后,地心说进一步与宗教相结合,认为地球是造物主为人类创造的,位于宇宙的中心。这让地球和人类是宇宙中心的宇宙观,逐渐变得根深蒂固起来。

2.把地球从宇宙的中心移除

哥白尼发现,如果把地球放在宇宙的中心,计算各个行星的运行轨道会相当复杂。哥白尼之后,不少人开始相信,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。到了18世纪,光行差和恒星视差的发现,进一步动摇了地心说。

3.人类中心主义的动摇

《圣经》认为造物主创造人类,让人类来统治地球。然而到了19世纪中叶,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,一个物种可以在自然演化中变为另一个物种,人类也是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,宇宙更不是造物主为人类所造的。

二、20世纪中叶以来,人类的太空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,存在哪些问题?

1.成就:

将人类的无人探测器送达太阳系的各个主要行星,以及它们的卫星,开展近距离观测研究。

1962年,美国和苏联先后向太空发生行星探测器,拉开了星际探索的序幕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。通过这些探索,人们发现,地球上的一些环境特征,大都也可以在其他行星和卫星那里找到,比如大气层、山脉、冰盖、天气变化等等。

载人航天取得了重要突破。

1961年,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了绕地球飞行的轨道,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在1969年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。

2.存在的问题:

人们虽然不再把地球当作宇宙的中心,但一些人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。

人类中心主义衍生出了狭隘的地方中心主义、民族中心主义,造成了战争与对抗,也延续到了太空探索之中。

20世纪中叶人类宇宙探索的迅速推进,直接动力是美苏争霸。虽然美国和苏联都对外声称,进入太空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,但这两个国家的太空竞赛,本质上也是狭隘的地方中心主义、民族中心主义,是一小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,在太空展开的争夺。

三、人类未来宇宙探索的路应该怎么走?

1.未来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目标

把人类送入宇宙空间,寻找人类新的生存家园。人类之所以要寻找新的家园,原因有两点:

迁徙与开疆扩土是人类的本性。

人类本身就是漂泊者,在进化中一直在进行迁徙。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,地球上的资源被耗尽,走出地球,进入宇宙空间,开拓生存疆域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。

为了躲避灾难,避免灭种,移居别的星球是人类的现实需要。

除了资源耗尽,人类还有可能遇到失控的温室效应、小行星撞击等全球灾变。我们的太阳也有寿终正寝之时。在几十亿年之后,太阳会逐渐膨胀成一颗红巨星,边缘到达地球的轨道,把地球给吞没。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家园,才能避免种群灭绝。

2.人类顺利进行进入宇宙探索的前提

最重要的前提是人类要团结起来,打破国家、民族与地域的隔阂。太空探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,是耗资更加巨大的系统工程。在茫茫的宇宙中,地球和人类是非常弱小的一粒尘埃,如果想进入更深远的宇宙,就必须团结所有力量。

3.人类未来太空探索的目标

近期目标:把人送上火星。虽然火星上并没有生命存在,但在太阳系的行星中,它和地球环境最像。就像人类曾经改造地球上的一些不毛之地一样,经过改造,火星也终有一天可以适于人类居住。

长远目标:走出太阳系,不断寻找更合适人类生存的家园。

标签: 中心主义 宇宙探索 我们的太阳 载人航天 人类宇宙 太空探索 太空竞赛 温室效应 卡尔萨根 宇航员加加林 阿波罗计划 美苏争霸 未来人类 旅行者1号 系统工程 不毛之地 团结起来 天文学家 18世纪 20世纪 19世纪